中国绿色时报2月26日报道2月1日~2日,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海南海口召开,会议详尽公布了2009年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取得的成就。回首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旱情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初步形成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全年新建自然保护区6处,新增面积7.7万公顷,1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012处,总面积1.2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9%。投资3亿元,完成了6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会同环保部等七部局对吉林、内蒙古、黑龙江3省(区)5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评估。
制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标准》、《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成果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稳中有升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与保护取得新突破,野生动植物资源稳中有升。大熊猫、朱鹮、金丝猴、鹤类和红豆杉、苏铁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持续扩大。
海南长臂猿、普氏原羚、河狸、蟒山烙铁头、黄喉躁鹛和落叶木莲、巧家五针松等40多种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纳入保护监测范围。成功实施了鳄蜥放归自然和华盖木、西畴青冈原生地回植,使我国放归自然或原生地回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达到11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资源库存样本达600多种,超过19万份。成果三: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妥善处理疫源疫病突发事件,监测防控能力不断提高。
一年来,共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51起,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妥善处置了青海更尕海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与工商、农业、卫生等部门对188处活禽和活体鸟类经营市场进行了联合专项检查。组织专家组及时对藏原羚肠毒血症等突发疫情实施现场指导。
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分析评估发展趋势,配合做好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四:各种破坏野生动物行为得到遏制执法力度加大,各种破坏犯罪活动得到遏制。2009年重点部署了对乱捕滥猎鸟类和走私、非法经营虎骨、虎皮等虎产品的专项治理和执法打击行动,公布了有关野生动植物非法活动信息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适时开展了执法检查和专项打击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声势,有力遏制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的猖獗势头。
成果五: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健康发展强化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监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完善了象牙加工经营和鳄类、毛皮野生动物等繁育利用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强化资源优化配置和宏观调控手段。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坚持对条件成熟的部分野生植物出口行政许可实施年度审批。
全行业实现年总产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约2000亿元,不仅缓解了野外资源保护的压力,还解决了一大批人口的就业,成为部分区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新动力。成果六:国际和海峡两岸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国际和海峡两岸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保护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建立了大熊猫繁殖研究合作关系,与日本合作实施朱鹮保护及放归自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与阿联酋初步达成波斑鸨保护合作协议,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展了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如期完成白鹤GEF项目和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下自然保护区交流互访工作,与世界银行探讨东北虎保护合作项目有序进行,与台湾有关组织举办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自然保护区交流活动。成果七:野保事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立法研究,并组织研究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草案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名录》草案。编制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案》、《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规划》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思路和重点。拟定了全国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草案和技术规程,启动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试点。开展了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完善了损害补偿机制。
本文来源: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www.gzzzzzz.com